派为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洞察 » 正文

数据中心采用微模块机房的五大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模块化数据中心一体化集成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机柜及其结构系统(包括机柜、支撑结构件、顶棚、桥架以及冷通道等),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

微模块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公司内部一个重要的领域,如何保护好机房安全性能非常的重要。模块化机房是数据机房时代化进步的选择。模块化数据机房,是将大型数据中心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区域(独立模块),各个区域的建设规模、功率负载、资源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模块化数据中心一体化集成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机柜及其结构系统(包括机柜、支撑结构件、顶棚、桥架以及冷通道等),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

模块化数据机房所具备的五大优势:

1、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提供业界优秀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云化IT设备,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方案采用面向高性能、云计算的可定制化服务器,应用智能化的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传统数据中心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每机柜设置1-2个出风口,每个风口出风量为500-800m3/h,以12℃的送回风温差计算,单台机柜空调制冷量较大为3kw-5kw,无法解决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问题,难以满足单机柜5kW以上的高密度机柜散热。

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行间空调就近水平送风、封闭冷/热通道的方案,送风和和回风都处于较小范围内,气流组织相互不干扰,可以将每个行间空调及其附近的几个机柜作为一个制冷单元来考虑,这样可大大提高制冷效率,行间空调通过点对点精确制冷,将冷量直接送至服务器机柜,确保了对高密数据中心制冷能力的支持,支持单机柜功率较高可达10kW以上。

2、微模块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了一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动力设备,如不间断电源、制冷系统、机架和远程监测系统等,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无论企业当前处于何种规模,或从事哪个行业领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并可伴随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扩张数据中心规模,以应对更多IT需求。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未来拥有数倍计算能力,而不会对现有数据中心的功能性或者设计带来任何影响。这正是它较具魅力之处。

3、建设时间优势传统的数据中心从规划到建设完成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与IT设备快速的更新换代周期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往往出现传统的数据中心经过漫长的建设周期投入使用后,很快又不能适应较新的IT设备发展需求。相对新建或扩建传统数据中心而言,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部署时间更短,从设计到正式部署应用只需要十多周的时间即可完成,而且也更节约占地。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内部已集成了大量动力基础设备,只需加入相应的IT设备就可投入运营,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更有利于选址,只要有水、电和网络这些资源,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选址并不挑剔,如公司的办公楼、仓库里甚至停车场都可以,这对于经常需要受到项目进度考验的CIO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4、运营成本优势模块化数据中心还可帮助企业合理控制IT成本支出。现在随着云计算不断升温,互联网应用急剧增加,随着企业机构配置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来满足数据存储日益增长的需求,能耗需求和成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将越来越高于硬件购置成本”,已成为数据中心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模块化数据中心则通过模块化、定制化的设计来帮助用户在初建阶段降低成本,并通过后期运营阶段对IT设施进行集中管理来控制能耗;除此之外,采用这一建设方式还可帮助企业用户提高空间和设备利用率、减少无谓的人力资源消耗,从而有效控制了数据中心的综合运营成本。

5、绿色节能优势传统的数据中心关注整个物理机房的温度,即设计规范要求的23±1℃;而模块化数据中心关注IT设备的入口温度,并不关注整个物理机房的温度,在保证服务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机柜进风温度,可降低制冷系统能耗,把有效的冷量都用在IT设备上面,这样可以大幅度降底空调的制冷能耗,提高了制冷效率。传统数据中心冷热气流混合严重,温度梯度不均,局部热点比较严重,能耗浪费比较严重;

微模块数据中心则使用密闭通道的建设方式,有效隔绝冷热通道,避免无效热交换,行间空调通过点对点精确制冷,大幅度提高能效利用效率。结束语综合上所述五大优势,随着全球大型数据中心对建设周期、建置成本、运维费用、灵活扩容、高密度、智能化、低能耗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块化数据中心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会员名单|找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