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为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洞察 » 正文

工信部:继续做好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3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徐恒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提出了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

微信截图_20220708083338.png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提出了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

7月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有关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会上表示,今年1-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占比已经超过了80%。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若干措施》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为促进汽车消费、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率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相关各方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带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多款造型靓丽、性能卓越、科技感强的车型成为市场热销产品。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满意度已经追平了传统燃油汽车。在全球十大畅销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六款是中国品牌车型。

郭守刚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

一是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安全防护、低温适应等性能水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使用。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驾乘体验,催生更多购买需求。

二是积极营造良好使用环境。加强行业运行监测研判,做好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落实国务院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有含金量的促消费政策。抓紧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开展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

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郭守刚指出,农村地区具有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天然优势条件,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能够提升农村交通的安全水平,带动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但是受消费环境不健全、销售网络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的巨大消费潜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为了更好服务农村居民的绿色出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于2020年起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活动开展两年来,工信部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在山东等8省份举办了14场专场活动,开展乡镇巡展、门店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地方政府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的补助政策,汽车企业推出了上百款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实施车价优惠、“三电终身质保”等促销政策。充电服务企业积极加快农村地区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2020年和2021年的下乡车型累计销售142.6万辆,同比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今年的下乡活动已于5月份启动。

下一步,工信部将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按照《若干措施》要求,丰富形式、创新思路,持续组织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是丰富活动形式。组织更多的整车企业参与到下乡活动中来,丰富产品供给类型,组织企业利用网络购物节、云端车展、直播卖车等新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强特色服务。鼓励汽车企业研发满足乡村场景和农民需求的车型,积极布局县乡销售网点及售后服务站,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销售和服务保障工作。三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应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产品形象,让消费者选的开心、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会员名单|找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